翠绿的水草在水下摇曳,成群结队的鱼儿在水草间追逐嬉戏,微风徐徐,几只水鸟飞到岸边觅食……近日,在雁栖湖水体生态治理与水质生态净化工程项目现场,呈现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。

让天空更蓝,水体更绿,鱼翔浅底,实现绿水青山。衡阳市石鼓区积极引进前端专利技术,构建以沉水植物为主导的“水下森林”生态系统,通过“水下森林”及水体吸收水中二氧化碳,形成低碳甚至负碳的绿色水下自净系统,实现水体长效生态自净。

▲雁栖湖“岸绿景美”的景象初显

雁栖湖位于衡阳市石鼓区黄沙湾街道,长约4800米,水域面积达700余亩,其原为蒸水天然河道,后因河道截弯取直成为城市内湖。由于是闭塞湖体,雁栖湖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,水体富营养化严重,成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重点。

近年来,通过控源截污、内源治理、水体修复等措施,雁栖湖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。为打造湖水清澈、景色宜人的稳定水域生态系统,今年4月,衡阳市石鼓区引进了“原位低碳沉水生态修复技术”,通过投放水生动植物,实施生态和生物净化措施,建立稳定的湖泊生态系统。

展开全文

▲种植水生植物

迎雁桥下,施工人员冒着35℃的高温正在船上进行水草养护、水质监测等工作。在岸边不远的浅水处可以看到,青翠的水生植物密密麻麻,鱼儿往来穿梭,沉水植物与生态浮岛交融成景,“水下森林”景观逐渐成型。

“原位低碳沉水生态修复技术”主要是在现有水体中构建以沉水植物为主导的“水下森林”生态系统,通过“水下森林”及水体吸收水中二氧化碳,形成低碳甚至负碳的绿色水下自净系统,实现水体长效生态自净。

据介绍,该技术将实现“双构建”,即构建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和完整的食物链网络,让“水下森林”与微生物群落、浮游动物、底栖动植物及鱼虾螺贝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,达到水生态平衡的目的。同时,也能实现“双修复”的效果,既能修复水质,又能修复生物的多样性,最终实现水安全、水生态、水环境、水资源、水文化的有机统一。相关技术人员介绍,由于采用的是原位修复,整个修复过程无机械设备、无能耗、无额外占地 ;修复完成后,还可以发展清水游船、清水浮潜、亲水游乐、水景摄影等项目。“可以说是生态性、稳定性、节能性与娱乐性兼顾。”

▲设置软围格

雁栖湖水体生态修复项目于今年8月正式入场施工,以迎雁桥至玫瑰园桥之间的水域为示范区域,水域面积共41780㎡。目前已完成隔水坝、软围格设置,水体除杂,野杂鱼类转移,底质富营养平衡、消毒杀菌、改良活化以及配置沉水植物群落等工作。“再过一两个月,‘水下森林’景观更加明显,可以直观感受到治理的效果。”杨雨军信心满满地说。

▲监测水质

据了解,除了雁栖湖黑臭水体治理,石鼓区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也应用了原位低碳沉水生态修复技术。角山镇利民村和三星村的鱼塘就是通过该技术,实现了从“黑臭水体”到“水清鱼欢,景绿人乐”的蝶变。石鼓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原位低碳沉水生态修复技术在雁栖湖“长治久清”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,下一步,将根据示范区域效果,逐步在雁栖湖水体治理工作中推广,力争构建一个自然积存、自然渗透、自然净化的良好生态系统,打造岸绿景美、宜赏宜游、功能完善的美丽雁栖湖,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环境获得感。

编辑:陈凤

■习近平心中的美丽中国

■保护多样性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

■致敬!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这些湖南英雄

■久久为功,持续发力,不断推动“四严四基”向纵深发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