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为农历五月初五,是中国的传统节日——端午节。据《荆楚岁时记》记载,因仲夏登高,顺阳在上,五月是仲夏,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,故五月初五亦称为“端阳节”。此外端午节还有“午日节、五月节、龙舟节、浴兰节”等叫法。

 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,我们还留传一个美丽的传说。据说战国时期,楚国(今湖北)有个爱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而死,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,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。为了寄托哀思,人们荡舟江河之上,此后逐渐发展成为今日龙舟竞赛。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,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,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,后来便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。

  

  (图为我国的粽子)

  下面我们一起来聊聊端午节吃的粽子。

  粽子又称“角黍”、“筒粽”,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,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。粽子早在春秋时期便已出现,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,当时是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“角黍”;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“筒粽”。到了晋代,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,品类繁多起来,常在米中掺杂珍禽兽肉、板栗等馅料,粽子也当作人们迎来送往的礼品。到了唐代,粽子用米已“白莹如玉”,粽的形状也开始多样化了,从最先的四角形开始演变锥形、菱形。到了宋代,全国流行吃粽子,粽子的品种也有了增多,开始有了“蜜饯粽”,即果品入粽。诗人苏东坡有“时于粽里见杨梅”的诗句。到了明代,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,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,馅料更是丰富多彩,里面有豆沙、松子仁、枣子、胡桃,应有尽有。到了清代,开始出现“火腿粽子”,便是我们现在常常吃的肉粽。一直到今天,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全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、洗粽叶、包粽子,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。

  

  (图为我国的粽子)

  千百年来,粽子在中国盛行不衰,而且流传到朝鲜、日本及东南亚诸国。在唐朝,便有日本文献中记载有大唐粽子传入日本之说,在明朝永乐年间,各国争先来中国朝拜大明天子,加强文化、政治方面的交流,粽子文化自然也就传到了世界各国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下世界各国的粽子吧。

  朝鲜的粽子。朝鲜人在端午节有吃“车轮饼”的习惯,这“车轮饼”跟我们的粽子是一样的,他们把鲜嫩芽艾叶煮后捣碎,掺加在米粉中,再做成车轮形状,吃时味道可口。

  

  (图为我国的粽子)

  日本的粽子。日本人在公历的5月5日有吃“茅卷"的习俗,这“茅卷"和我们的粽子一样。史书上记载,日本的粽子是奈良时代之后的平安时代从中国传入的,当时的粽子只在皇宫中举行端午节时作为供品的,后来才得以普及。他们包粽子不是用糯米,而是用磨碎的米粉,其粽子的形状也与中国的不同,其状呈锤子形。

  

  (图为日本的粽子)

  越南的粽子。越南人在越南农历新年和端午节时都会吃粽子,他们还把粽子作为礼品互相赠送,时常拿出粽子来拜祭祖先。越南的粽子是用芭蕉叶包裹的,有圆形和方形两种。他们认为,圆形粽子代表天,方形粽子代表地,天地合一,大吉大利。馅料一般有糯米、绿豆、猪肉和胡椒粉,味道十分独特,粽子的外形呈四方,另外使用横竖两根竹篾扎起来,外形像田地,代表新年五谷丰登的意思,而猪肉则表示出入兴旺。

  缅甸的粽子。缅甸人爱吃粽子,只是作为一种食品,既没有节日文化,也没有纪念活动。他们的粽子是用糯米作主料,用香蕉和椰蓉作馅,香气扑鼻,令人陶醉。

  

  (图为缅甸的粽子)

  新加坡的粽子。新加坡人都很爱花,所以他们的粽子很有特点,叫做花汁粽子。他们用绿叶包裹,大小如鸡蛋,呈多角形状。粽子的馅料是由花汁染成淡绿色的米粉精制而成的,色泽诱人,吃起来味道清香可口。每当有客人来访时,主人都会送上几束花,而且还会端来花汁浸染的粽子请客人来品尝。

  马来西亚的粽子。在马来西亚、他们欢庆伊斯兰开斋节便会吃粽子,粽子是开斋节必需品。人们所做的粽子与广东一带的粽子有点相似,品种繁多。除了较常见的鲜肉粽子和火腿粽子等品种外,还有豆沙和椰蓉等几种粽子,香甜可口,美味醇香。

  

  (图为马来西亚的粽子)

  泰国的粽子。泰国人用绿色粽叶包裹,大小如鸡蛋,蒸熟后呈淡绿色,味道十分清香。

  墨西哥的粽子。他们把粽子称为“达玛尔”,其原料是粗颗粒的玉米面,馅料是肉片和辣椒,用玉米叶或香蕉叶包成,别有一番风味。

  哥斯达黎加的粽子。他们用新鲜的香蕉叶包裹,形状成扁方形,里面的馅料是一种经过特别加工、带有黏性的玉米粉为主料,配以鸡肉、牛肉、胡萝卜、土豆、橄榄、辣椒等。有的还浇上牛肉汁。

  

  (图为哥斯达黎加的粽子)

  菲律宾的粽子。菲律宾人特别爱吃粽子,他们不仅在端午节和圣诞节吃,而且平时也吃粽子,粽子的外形呈长条形,而味道则很像浙江嘉兴的粽子。

  拉丁美洲的粽子。印第安人也有一种类似于粽子的传统食品,他们用香蕉叶包粽子,主料是玉米粉和菜豆,吃起来味道很香。关于粽子,他们还有一个传说:400多年前,西班牙殖民者统治了拉美大部分地区,印第安人被迫外出服劳役,妇女们为此把煮熟的玉米粉和菜豆用香蕉叶包起来,作为干粮让亲人带上路。久而久之,就成了他们的传统。

  秘鲁的粽子。他们在圣诞节时都会吃粽子,全家人围坐在一起,边欢庆圣诞节,边吃粽子,甚至已出嫁的女儿也赶回娘家,再尝娘家粽子的风味。

  柬埔寨的粽子。他们称为“布袋粽”,他们用布袋包裹,将糯米、赤豆、红枣等一层隔一层地塞满布袋,然后扎紧口袋蒸热。食用时剥去布袋,用刀切着吃。

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谢谢阅读,欢迎订阅收藏转发!本站作品都是本人原创作品,请勿转载,谢谢大家 !